江蘇認真貫徹落實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部署 積極打造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的樞紐組合群
國家物流樞紐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是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在全國物流網絡中發揮關鍵節點、重要平臺和骨干樞紐的作用。近年來,我省按照《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有關要求,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關心下,共有南京、無錫、徐州、蘇州、南通、連云港、常州、泰州8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涉及5類14個國家物流樞紐,并先后有南京港口型(生產服務型)、蘇州港口型、連云港港口型、南京空港型、無錫生產服務型、徐州陸港型、蘇州生產服務型、南通商貿服務型共8家物流樞紐正式獲批國家物流樞紐并掛牌運行。鎮江、揚州、淮安、鹽城、宿遷積極發揮區域特色,圍繞“江河湖海”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到全省物流樞紐和大通道建設中。我省通過加快推動國家物流樞紐高質量建設,有效發揮了國家物流樞紐在物流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產業鏈供應鏈組織設計、物流與產業深度協同、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中的重要作用。2024年我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首次降至12.9%,低于全國1.2個百分點,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堅持系統謀劃
江蘇圍繞我省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支持樞紐建設意見;各樞紐承載城市堅持系統謀劃,強化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組織領導。從省級層面看,2021年,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江蘇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為骨干、以省級物流樞紐和省級示范物流園區為支撐的物流樞紐體系”,為我省國家物流樞紐高質量發展提供規劃引領。2024年,經省政府同意,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江蘇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重點舉措》,提出“實施國家級物流樞紐提升工程”,旨在增強物流樞紐輻射帶動力。從樞紐承載城市看,南京建立國家物流樞紐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蘇州發揮港產城融合發展領導小組制度作用,組建臨港先進制造業發展、沿江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專項工作小組,推動重點項目高效落地。連云港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為副組長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國家物流樞紐難題會辦制度,形成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強大合力。南通成立由發改、交通、資規、商務等部門組成的樞紐建設協同推進機制,推進各項建設任務落實。
強化互聯互通
江蘇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載體,支持國家物流樞紐間開展合作交流,推進物流樞紐間開行“鐘擺式”“點對點”直達貨運專線、多式聯運線路、中歐班列接續班列、卡車航班等,有效聯結物流園區、貨運場站、倉儲基地等節點的立體通道“大動脈”。連云港港口物流樞紐成功開行連云港—阿拉木圖“滾裝+班列”、連云港(連云港區)—中亞(塔什干)新亞歐集裝箱鐵水聯運線路,成功入選三部委集裝箱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培育典型案例;與徐州陸港物流樞紐成立線下線上雙平臺,共同運營陸港“無水港”和多式聯運數字化平臺,提升連徐海鐵聯運通道能力;搭建霍爾果斯智慧口岸公共信息平臺,助推連霍新亞歐大陸橋口岸數據共享互通。徐州陸港物流樞紐通過“接續+徐州始發”模式進一步提升樞紐班列集結中心功能,已開行省內無錫、鹽城、南通等城市接續班列73列,服務臨沂、蚌埠等國家物流樞紐城市達20座。蘇州港口物流樞紐與上海港、寧波港的協同聯動進一步深化,開通太申快航、甬太快航等合作線路,建成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中近洋和內貿集裝箱干線港、遠洋集裝箱喂給港,全力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北翼。南京港口物流樞紐與南京空港物流樞紐通過建立聯席工作機制、成立南京海運和航空貨運聯盟,建設南京經開區“空港前置功能倉”等舉措,推動物流樞紐功能深度協同聯動。
激活創新動能
江蘇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發揮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全面增強物流樞紐創新發展動能。南京港口物流樞紐通過智能算法研發升級和堆場設備自動化改造,人機操作比從1∶1提升至1∶3.5,人工干預率從55.94%下降至21.5%,港口重箱翻倒箱率下降近10%,堆場利用率提升5.6%,自動化場橋效率提高近5%,技術裝備國產化率超過90%。南京空港物流樞紐建設航空物流公共服務平臺(一期),以“物流運輸‘一張單’、物流監管‘一張圖’、企業‘門到門’一站式服務”為特色,構建高效、便捷、智慧、智能的航空物流服務生態體系。連云港港口物流樞紐積極推進新亞歐陸海聯運數據大通道建設,實現場站、海關、鐵路等信息共享,與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無水港實現數據集成,開發的口岸國際班列時效分析系統將整體通關時間壓縮30%以上。徐州陸港物流樞紐成為首個實現“一單制”物權化提單進口國際班列,在出口金融班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中歐班列”運輸單據物權屬性;成為全國首票中歐班列回程境內段鐵路運費及內河運費合并扣減實現降本增效的城市。
深化產業融合
江蘇積極探索“物流樞紐+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模式,通過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物流樞紐服務網絡,引導裝備制造、跨境電商等“樞紐偏好型產業”就近布局;創新“物流樞紐+產業供應鏈組織+要素配套”多業態融合模式,推動物流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深度融合發展。南京生產服務物流樞紐聚焦“3+3+X”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港口樞紐深度服務光電顯示、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聚了南京安吉物流、中外運、眾誠物流等供應鏈服務商,為企業提供進口清關、倉儲、貨代、保稅物流、原材料總倉、成品外倉、備件外倉、短駁運輸等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蘇州港口物流樞紐著力推動港口樞紐與臨港制造、現代物貿深度融合發展,吸引26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40個項目,為沿江地區集聚了4800多家服務業企業,形成“千億制造、千億物貿”產業集群。南通商貿物流樞紐聚焦“大物流、大市場、大冷鏈、大聯盟”四大板塊,推動南通商貿樞紐先后布局多式聯運、保稅物流、期貨交割、現貨交易、冷鏈物流、快遞速運等“六大功能平臺”,以及有色金屬、塑料原料、紡織材料、生鮮冷鏈、糧食、鋼材等“六大物資集散中心”,助力實體企業控降物流及采購成本超過3億元,成為南通發展樞紐經濟、集聚物流產業的重要承載地。
優化發展環境
江蘇不斷優化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發展環境,各樞紐承載城市加大對國家物流樞紐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各方專項資金,統籌推進樞紐布局建設工作。從省級層面看,2024年,我省8個已納入建設名單的國家物流樞紐共有129個樞紐補短板項目,計劃投資額共709.23億元,已完成投資額399.35億元;同時,江蘇獲得經貿領域超長期國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總量居全國前列。從樞紐承載城市看,蘇州制定實施《推動太倉港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強調凝聚共識、增強合力,鞏固提升蘇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連云港市政府出臺土地供應優惠、財政扶持、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支持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政策措施;多次組織專題政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南通定期組織物流企業與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開展專場對接活動,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下一步,江蘇將圍繞“強網絡、促融合、聚創新、提效率”精準發力,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從“物理集聚”向優質樞紐經濟區“效能躍升”轉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躍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樞紐布局
加快推動納入規劃的14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重點提升南京、蘇州、連云港等港口的海鐵聯運能力,在多式聯運經營人培育、單證信息互聯共享、多式聯運標準規則協同等方面加快試點應用。支持南京、蘇州等城市發展“物流樞紐+產業集群”,深化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支持南京、蘇州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
加強科技賦能
加快推進物流樞紐信息要素集聚,研究推動樞紐間信息開放共享和價值挖掘,實現樞紐間信息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樞紐間業務對接、信息互聯和標準協同。推動國家物流樞紐數字化、低碳化轉型升級,布局一批新質物流樞紐和近零碳物流樞紐。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物流樞紐”應用場景,形成可復制的行業解決方案。
搭建合作平臺
探索樞紐間開放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國家物流樞紐之間以及與其他物流設施協作聯動。依托全國性的、統一的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平臺,及時發布國家和省級政策信息,報送各地樞紐建設情況,進一步促進樞紐間聯動合作,在更大范圍帶動經濟活力、提升樞紐投資發展潛力,全面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加大政策支持
在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金融貸款等有關專項資金上對國家物流樞紐予以優先支持,保障樞紐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和產業集群培育,統籌補齊國家物流樞紐設施短板,助推樞紐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提高運行效率、增強服務能力。加大對已納入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支持力度,在用地指標、國家級試點、配套功能資質申請等方面向國家物流樞紐適當傾斜,切實發揮國家物流樞紐骨干樞紐作用。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物流大省,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囑托,將繼續以高水平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為重要著力點,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助力經濟運行效率提高,在國家戰略中勇擔重任,更好彰顯“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